转自世界经理人博客
小鸡的脖子与心中的尺子
罗素曾经在《逻辑问题》一书中提到过一个小故事:“每天喂小鸡喂了它一辈子的那个人,临了却可以绞断这只小鸡的脖子。”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个道理,但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小鸡的心中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常年累月与喂鸡人的交往中建立的,一旦形成,就变成了定式。它用这把尺子来衡量喂鸡人的行为,临死前还在奇怪为什么今天没有吃到谷子,反而被扭断了脖子。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只小鸡,虽然不至于被拧断脖子。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把象小鸡一样的尺子,都会用这把尺子来衡量周围的事务。所以,我们会认为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奥运会的乒乓球冠军总应该是中国人,张艺谋的电影总是很卖座,圣人与英雄说的话总是对的。但是是否曾经想到过,如果哈雷慧星撞到了地球上,地球的轨道是否可能改变?那么,太阳也许会从西边的地平线升起?如果多几个小山智利这样的“贴牌”外国人,奥运会的乒乓球冠军也许就不会总是中国人;老张是否也会江朗才尽,又或者大家会厌烦大红大紫远离生活的色彩,拍出的电影不再卖座?至于圣人就更不用说了,从“孔老夫子”的遭遇就很清楚明了了。
这把尺子就是我们的经验。现实中,这把尺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知道天上乌云密布,出门时要带一把雨伞;下雪天,车要开的慢一点;要作好客户信誉调查,减少呆坏帐;正是在生活与工作中这把尺子屡试不爽,心中就又形成了一把尺子的尺子,“用这把尺子是对的”,我们对他就更加依依不舍。然而,我们要知道,这把尺子又是一个双刃剑,它除了能够帮助我们以外,还可能阻挠了我们,限制了我们。
“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力有问题,而这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会马上回答说。:“肯定不能再生了”。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就扼杀了贝多芬。每个人的经验,周围的环境,读过的书,接触过的人都在限制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很难突破这圈子。这样,随着我们的经验越来越多,思维就受到了更大的局限性。
那么,怎么才能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一旦突破了我们思维的局限性,就会有了创新,于是产生了 DELL,GOOGLE,于是汽车为贫民百姓所能购买,于是……突破思维局限性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头脑风暴。
高压电线上的积雪
有一年,美国北部下大雪,积雪压断了高压电线,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召开会议,以期通过集体智慧找出解决方案。参加会议的都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宣布会议的原则和目的后,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议用线路加温器消融积雪,有人则提议安装震荡器以抖掉积雪,有人提议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清楚积雪,也有人幽默地提出:“能不能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飞机去清扫电线上的积雪?”各种各样的方案提了出来,对于那种“坐直升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
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以后,大脑突然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飞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飞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直升飞机扇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供出90 多条新设想。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震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到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利用直升飞机高速飞过时所产生的气流来清楚电线上的积雪。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飞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思想碰撞中的到了巧妙的解决。
这个故事中,之所以能够找到最后“直升飞机”扫雪的方案,得益于下面几点:
鼓励狂热的和夸张的观点
狂热或者夸张的观点,也许正是被一般人所认为不可能的的问题的解决之道。一般人总会排斥夸张或者狂热的想法,殊不知正是很多夸张甚至狂热的想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夸张的想法,福特不会发明流水线,让每个人都买的起汽车;如果没有夸张的想法,就不会有现在家家户户都使用的PC电脑。 “坐直升飞机扫雪”正是一个看似愚蠢的,夸张的想法成为了最后解决方案的源泉。
没有对观点的批评
在会议中,没有人批评别人的观点。这有两个意义:1、任何观点在没有经过验证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是对的,案例中“乘坐直升飞机,带上扫把扫雪”也是有可能的。2、任何人都有一种心理,就是害怕自己的观点受到别人的耻笑,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子问题吧”,如果在一个很轻松的场合下,没有批评与约束的场合下,任何人都可能闪现智慧的火花。
追求观点的数量
为了解决“清除”积雪问题,与会的10多名技术人员一共说出了90多条方案。在90多条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的余地是很大的。如果只有一条或者几条方案,那选择的余地将会很窄,违背了最初头脑风暴的初衷。数量越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对于最后问题的解决是有好处的。
在彼此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
利用直升飞机的气流清除积雪正是建立在“坐飞机扫雪”方案的基础上。这就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的火花。
这个会议就是头脑风暴法则,上述四点也正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头脑风暴法在运用中的问题点
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领域涌跃的、平等的、夸张的、大量的产生新的观点,这种收集意见建议的方式就叫做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但是,由于使用头脑风暴法这个工具的主体是人,尤其在企业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使用它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点:
上下级之间的压力
企业中开展头脑风暴法的时候,由于有上级下级共同参与,迫于上级的的压力,下级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头脑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个办法,第一,上级采取回避的方式,不参与头脑风暴,当然,如果上级的领导风格比较开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二、采取特殊的结构化的头脑风暴,就是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由主持人来搜集后大家讨论。
环境的压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在进行头脑风暴法的时候,往往在公司的会议室进行。参与头脑风暴的人一到会议室,就会产生会议的感觉,环境自然而然的就会对人生产压迫感。所以,为了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选择一个好的、轻松的环境非常重要。我曾经参与过广州某培训公司的头脑风暴,地点选择在会议室,结果很快冷场,没有形成多少有意义的方案,最后,移师到东莞某度假村中,变换了环境,效果大大不同。
互相的批评与指责
在企业中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往往会触及到各个部门、各个经理的利益。比如:讨论顾客服务的问题,就会影响到服务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等问题。这时,一旦有人说出了对自己部门不利的想法时,有些人马上会找出一万条理论反驳。一旦开始反驳,大家就都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这是,主持人应该在头脑风暴之前宣布纪律,不准批评指责。当然,这只能表面上的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有良好的心态,这也不是头脑风暴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没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头脑风暴的生命所在。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往往不会主动的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时,就需要主持人能够进行启发。比如:在进入正题之前做作培训游戏,或者做作脑筋急转弯游戏,或者讲讲头脑风暴的一些案例,类似问题的案例,对大家进行启发。
主题问题
头脑风暴虽然鼓励畅所欲言,但是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编乱造,海阔天空。而是要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所以,在头脑风暴之前,应该事先宣布主题,让参与者有个思考的时间与过程。同时,主持人要把握好大家讨论与发言的方向。
方案分析
头脑风暴是为了解决问题。当搜集到足够多的方案的时候,就需要逐条对各个候选方案进行归纳与整理,选出最适合的方案来。这时候,就需要系统、缜密的分析与整理了。
头脑风暴的过程
既然现实中的头脑风暴存在上述的问题,为了取得良好的结果,在头脑风暴的整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点。
头脑风暴的过程与注意点

头脑风暴的种类
头脑风暴法可以分为非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与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非结构化的或自由滚动式的头脑风暴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自由的提出见解和意见的机会。这种方式鼓励成员任意地贡献出尽可能多的主意,直至没有人再有新东西可增加了。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对于团队负责人或会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人每次只能提一个。当某个成员再也没有新的主意时,可以跳过。所有的主意都应记录在白板上。这种方式的一个变种可以用于比较敏感的主题。这种方式要求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安静地在小纸片上写出自己的主意。当时间到时,所有的小纸片都交到主持人手上,并粘贴或写到白板上。
除了团体头脑风暴以外,还有个人头脑风暴。所谓个人头脑风暴,就是按照头脑风暴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将各个观点罗列出来。由于个人头脑风暴单独进行,要运用好的关键就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个人头脑风暴的时候,可以对上一观点进行逆向思维,以另外一种观点与立场来提出新的观点。
头脑风暴这个小工具虽然简单,但是确很有用。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者新的想法,或者自己有个“奇怪”的、不符合过往的经验、甚至不符合逻辑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头脑风暴”。